【www.njwktr.com--作文】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出路观后感600字作文范文(精选四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出路观后感600字作文
最近《出路》《村小的孩子》两部纪录片火遍灵宝大地,实验二小的师生和家长也深深被剧情所吸引,1500余名学生,2000余名家长,90余名教师的寒假生活,在两部纪录片陪伴下以点窥面,温润心灵。
教师:在教育中我们要“启智”还要“启志”
《出路》中三位不同的主人公代表着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马百娟、袁晗寒就如同《村小的孩子》一样,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但是,两人的人生出路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启志”比“启智”更重要,这是李田老师在观影后最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我们还要肩负起对家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调动起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与动力,让家长成为孩子教育路上的"合伙人......
家长: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是旁观者
作为农村的家长通过观看两部纪录片对我触动很深,以前总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我们家长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配角,通过两部纪录片彻底颠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长素养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一定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建立平等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与鼓励中成长。
学生:路在脚下拼搏方可不负韶华
对于两部纪录片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其中深意,作为普通人的袁晗寒成为了学生不懈努力向上攀登的榜样,大家也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是鲤鱼跃龙门的有效途径。
【篇2】出路观后感600字作文
在中国,个人的命运也许是和家庭的命运相接的。
如第一个女孩:马百娟。
她是一个大山里的孩子,我想她走山路去上学的情形,很多人都记忆尤深,她一路欢笑,甩着胳膊,眼睛里有光。
当她的表哥带她去办休学手续时,马百娟还是想上学的,但在现实中,她没有办法继续上学了。她的归宿是嫁给她的表哥,那一年,她才16岁。她爸爸说“女孩子本来就是别人的,上学也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那不上学也没什么区别。”
也许她只是觉得不上学很可惜,但也接受了命运的安排,也许她并不觉得可悲。
第二个人物:徐佳。
走得是大多数中国人的路,可能他走得路更难一些。农村里出来的孩子三次复读。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上大学之前,觉得上大学一切都可以如愿了。其实上大学只是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上大学之后,徐佳在课上睡觉,也有人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徐佳的结局是比较不错的。他的人生,是被命运推动着,按爸爸的遗愿考上大学,找工作,结婚。不管做什么,都要通过钱这个介质来完成。
第三个人物:袁晗寒。
袁晗寒是北京的上层人物。她是最自由的。她没有想过自己在哪个阶层,她觉得只要不饿死就好了。出生时,她已经比别人高了一层。
【篇3】出路观后感600字作文
最近《出路》《村小的孩子》两部纪录片火遍灵宝大地,实验二小的师生和家长也深深被剧情所吸引,1500余名学生,2000余名家长,90余名教师的寒假生活,在两部纪录片陪伴下以点窥面,温润心灵。
教师:在教育中我们要“启智”还要“启志”
《出路》中三位不同的主人公代表着三个不同的社会阶层,马百娟、袁晗寒就如同《村小的孩子》一样,是我们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但是,两人的人生出路却截然相反,究其原因“启志”比“启智”更重要,这是李田老师在观影后最深刻的认识。作为教师的我们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外,我们还要肩负起对家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调动起家长参与教育的热情与动力,让家长成为孩子教育路上的"合伙人......
家长:孩子的教育我们不是旁观者
作为农村的家长通过观看两部纪录片对我触动很深,以前总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我们家长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配角,通过两部纪录片彻底颠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家长素养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一定要多学习家庭教育知识,建立平等亲子关系,让孩子在爱与鼓励中成长。
学生:路在脚下拼搏方可不负韶华
对于两部纪录片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其中深意,作为普通人的袁晗寒成为了学生不懈努力向上攀登的榜样,大家也深刻地认识到读书是鲤鱼跃龙门的有效途径。
【篇4】出路观后感600字作文
今天在上班的空隙时间突然打眼到了一部记录电影,名字叫做《出路》。
郑琼导演的作品。他跟拍了不同家庭出身的3个孩子。
第一个甘肃山沟沟里的小女孩马百娟,第二个湖北的高三复读生徐佳,第三个家境优渥的北京女孩,袁晗寒。
这三个出身各不相同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完全不同的境遇,虽然或者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他们在自己人生转折点上都做除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选择
马百娟在16岁时,她嫁给了表哥作为自己的出路徐佳则是高考、工作、结婚,这是他的出路
袁晗寒高中退学后,去国外留学,毕业后开了一个艺术投资公司,这是他的出路
其中最令我感触的几个点分别是
马百娟早上起床后掰了几块馍用热水就着当早饭然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黄土高坡崎岖的山路上她像一只小兔子一样奔奔跳跳…放学回到家后一个人做了猪食提着小桶去后山喂猪…16年西北山区小孩子的一天
徐佳复读三年,小学文凭的妈妈干着苦力活来维持他的学业,他的梦想就是希望能够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去他爸爸的坟前给他看一眼,可考上大学等待着他的却是迷茫…他卖过保险,做过流水线工人,当过工程师,他一直寻找着自己的出路
袁晗寒喜欢画画,高中辍学迷茫的她靠着妈妈的帮助在北京郊外开了一家咖啡店,后来只身去往德国,停滞一年后考上了自己原本喜欢的大学,大学期间像丢了自己的钱包这种对一个学生来说无法弥补的意外也被她和她妈妈在聊天中一笔带过…上学期间走遍欧洲,后来回了北京也顺理成章的创业
剧中就像徐佳说的,我知道我们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不公平的,但我们可以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片后我了解到,导演郑琼给徐佳讲过袁晗寒的生活和选择,包括她的个人作品。徐佳表示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他接受这种不公平,在他的努力下,他的下一代会达到袁晗寒的状态。但相比马百娟,他说他要好很多。导演也问了袁晗寒,问她怎么看,她拥有这么多机会,可以走遍欧洲,而其他人不行。她说她在出生的时候,也不能站在天上看,哪个好她就选哪个。而对于马百娟,她对另外两个人的生活完全没有兴趣。
的确,出身真的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小地方的一个企业可能加起来也没一个一线城市的.家庭有钱,我们没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决定自己孩子的出身。记得初中班主任和我们说过的一句话:你们现在包括将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给你们的孩子获取一个更考前的起跑位。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不是一句不理智的空话。虽然很夸张,你可能听了会感到厌烦,不屑。但是只要有人去做了,而你却没做,那落后的距离要是一辈子没赶上,可能几辈子也追不回来……
所以趁现在孩子还没出生,你的阶级还没有完全固化,尽可能的去争取吧…
本文来源:http://www.njwktr.com/zuowen/177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