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文化作文

更新时间:2019-12-06 来源:作文 点击:

【www.njwktr.com--作文】

1

山西文化

我的老家在山西。是面食的发源地,也是面塑的发源地。

现在就让我先给你们讲一下山西的面食文化。从有史料记载的东汉算起,经过1000余年的发展,山西面食在制作上逐渐形成了擀、抻、揪、切、压、拨、煮、蒸、炒、炸等多种方法。山西面食素有“一面百样吃”之誉,做法、吃法多样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比拟的,普通的面团在山西人手中可以做出拉面、削面、刀拨面、转面、漏面、猫耳朵、剔尖、流尖、擦蝌蚪、抿曲、揪片、搓鱼等近百种花样,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声誉传遍海内外。

讲完面食就再讲一下面塑吧!面塑——民间俗称“面人”、“面羊”、“花馍”等。各地叫法不一,形态各有特点,它们大都出自山西农村乡镇家庭妇女之手,以面粉为原料,经过揉面、造型、笼蒸、点色而成,大都造型夸张、简练、质朴、民间和地方特色鲜明,而后延续到城市,发展到通过非食用的,防腐、防干裂、易存放的配比特点,用艺人灵巧的双手,捏制出精细的、生动的、有故事情节的、有文化内涵的纯观赏意义的面塑艺术品。

山西不仅是面食和面塑的发源地,还是春秋时期晋国的所在地。

三晋文化,战国时分成韩、赵、魏3国,故称之为三晋。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现山西剩西侯度文化,经匼河文化、丁村文化、许家窑文化、崎峪文化,直到14000多年前的下丁川文化,成为中国旧石器时期原始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晋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啊,山西的文化多么悠久呀!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山西文化。

2

山西枣文化

山西是枣树的故乡。古代劳动人民开始种植枣树的时间,可追溯到三千多年以前。《诗经》中提到:“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安邑千树枣”的记载。安邑,即今之运城地区。由于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很早以前,山西的枣就出现了很多珍品。

(一)稷山板枣

稷山县是一座古老的城镇,相传“以后稷始播百谷于兹”而得名。说起稷山板枣的来历,据说是该县有位名叫段成已的人在山东当县令时,将当地的“金丝小枣”树用马车拉运回故乡,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而成。稷山板枣是板长圆形,肉厚核小,果重十克左右。晾干后依然是肥墩墩的,久不干涸,不变形,不起虫,皮柔韧而富有弹性,雨涝不裂缝。生食甜脆,干制后尤香,久以“大枣小核,小枣无核”而驰名。鲜枣干制以后品质更佳,掰开后可以清晰地看到粘连在果肉间由糖分、果胶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组成的缕缕金丝。

(二)保德油枣

保德油枣的集中产区在沿黄河一带的丘陵沟壑中。油枣的特点是:个大、皮雹肉厚、核孝汁多、味甜、色泽深红,油光闪亮。它易贮藏、耐运输、生食、制干皆可。1975年在全国农业展览馆枣类展品中保德油枣名列第三,同年出口日本,评价很高。近年来,保德县还建成三座红枣加工厂,年产30多吨,加工出的糖枣,深紫油润、皮薄纹细、个大无核、枣肉肥美细腻,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三)运城相枣

相枣产于中条山北麓、涑水河中游之地,以产地北相镇而取名。相枣的栽培大约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品质优良,封建帝王时代曾用此枣进贡,因而又名贡枣。相枣鲜嫩时一般有槟果那么大,十余枚便重一斤,株产50斤到100斤。相枣是短圆柱形,首尾粗细差不多,长比圆径略长,两端呈平圆形,色泽紫红。它耐贮运,当地群众有保存百年以上的枣。经挤压变形后,单个摆开仍然能恢复原状。小相枣果形较小,比大相枣早熟十天左右,质脆香甜,宜生食。

(四)交城骏枣

交城的骏枣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先后展出于巴黎博览会。骏枣上窄下宽,呈圆柱形或瓶形;深红色,皮薄肉厚,核小脆甜,果肉重量占总重量的95%

以上;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

(五)黄金木枣

有机木枣被喻为黄金木枣,它生长于吕梁地区黄河滩地,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天然成长。由于黄金木枣对生长条件要求苛刻,每亩产量稀少,所以现在黄金木枣十分稀缺,目前世界上的黄金木枣仅仅生长于晋陕黄河峡谷,历来被视为珍品。

(六)太谷壶瓶枣

传说壶瓶枣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在太谷栽培,其优点是树体大、产量高、寿命长,平均株产百斤以上。果实平均重十七克,最大的近三十克,成熟后果皮暗红,果形上小下大,中间稍带细腰,形状像瓶,故此得名。这种枣皮雹肉厚、味甜、核小,是生食、制干良种,制酒枣味道更佳。太谷人民有用红枣炖兔肉治疗病后身体虚弱及妇女血虚疲乏怠倦等症的民俗。

(七)临汾尧枣

临汾为尧帝故都,所以那里产的枣取名尧枣。尧枣的优点是个大肉肥。鲜枣表皮稍有破绽,就会渗出蜜汁般的浆液。尧枣不论鲜吃或干吃,都同样蜜甜,鲜时很酥,干时很软,非常可口。近几年,尧枣在全国各大城市博得好评。

3

山西醋文化

离开家乡到外地上学已经快两年多了,在这两年每次离开家返校上学的时候,我和身边的必然会带上一壶山西老陈醋,这一点,从未例外过。作为山西人,几乎每餐离不开醋,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没醋的宴席,总觉得少点什么,再丰盛也索然无味。趁暑假这个机会,我来到了“中国醋都”——山西清徐县,通过这里的醋文化展览,我对山西的醋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人们常说:“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这句话充分反映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山西人喜欢吃醋是出了名的,当然这里的“醋”指的并非是感情方面的醋,据说,1978年有关部门曾在华北五市对每人每年的食醋量作过一次调查,太原市以人均每年18斤的食醋量大大超出别的城市。有统计,山西全省年人均食醋在10斤以上,为全国之最。晋醋盛名在外,清徐县作为山西老陈醋的正宗发源地,是全国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所产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号称“天下第一醋”,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醋都,老陈醋凝聚着山西人深厚的历史情结,而醋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与山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来过山西的朋友们,大多曾经发现,在山西,可以说是无醋不成餐,烧菜时,撑勺的大师傅们会在菜里放醋;开餐时,服务员会给每位食客递上一份盛满醋的小碟;酒菜过后是主食物,醋壶又会递上来,人人都自己给主食内放醋;还有,菜单上的菜品更是有不少与醋有关,糖醋排骨、老醋花生、醋溜白菜、糖醋鱼、酸汤攸面、醋腌黄瓜、酸辣土豆丝等数不胜数。

如果非要问山西人为什么喜欢吃醋,那首先,从地理环境方面来说,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土中含碱性大,再加上这里的气候干燥,人们种出来的粮食和饮用的水中也就含有了较大的碱性,长期食用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也就是山西人所称的“水土硬”,而人们如果长期食用醋,醋的酸性就正好能中和碱性,防止结石,所以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身体健康。

然后,从生活习惯上来说,山西是煤炭大省,百姓取暖、做饭多烧煤炭,大量烧煤使得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增加,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乃到生命安全,而醋酸具有解消煤气的作用,经常食醋,可以减轻煤气的威胁。

另一方面,再从饮食习惯上来看,“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人喜欢吃面食也是出了名的,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则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食物的消化吸收。与此同时,食醋对肠道有害菌类的增生繁殖具有换制、消毒和杀菌作用。

最后,醋非但本身就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在日常生活中,山西人还经常用它来熏蒸居室,以便在流感频发的季节消毒和预防感冒传染。

在山西,醋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代表了一种文化。山西老陈醋,你值得拥有!

4

山西面食文化

山西拥有悠久的面食历史。其境内出土的春秋时期磨盘和筛罗,就是晋人当年吃面的证据。自汉代开始,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及饮食水平的提高,面食出现胡饼、蒸饼、汤饼、蝎饼、髓饼、金饼、索饼等,渐渐上升到主食的地位。经过魏晋时期的繁荣,到隋唐时,山西面点涌现出一批新品种,比如饺子、包子,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点心小吃,晋中地区还流行剪刀面、冷淘等。至宋代,面食品种越加细化,煮制面食盛行,面食从“饼”的品类里分化出来。元代山西人在制作面食上对杂粮的利用非常充分,以荞麦为原料的面也能达到类似麦面的又细又滑的口感,尤其是压制成河漏面来食用,口感更好。除此之外,烧麦、拨鱼等面食也很流行。

经过历代积累,山西面食特色在清代已凸显出来。无论在种类、制作技术还是花色品种上皆成规模,蒸、烙、油炸、水煮等食品多种多样,春饼、薄饼、馒头、窝窝头、扁食、糕、栲栳栳等非常普遍,尤其是煮制类的面条、面片突出,如抻面、刀削面、剔尖、饸饹、蝌蚪子、揪片等,它们以精湛的技巧、本地出产的原料、多变的卤料而胜出。据《素食说略》载:“做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耐煮不断,柔而能韧,真妙手也。”据传产生于元代的本土面食削面,在清代已远近闻名,“面和硬,须多揉,愈揉愈佳,作长块置掌中,以快刀削细长薄片,入滚水煮出,用汤或卤浇食,甚有别趣。平遥、介休等处,做法甚佳。”另外俗称“花馍” “礼馍”或“面花”的面塑在这个时期也闻名于世,各式各样的品种在各种节庆、礼仪民俗、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山西面食以煮制为主。闻名全国的山西四大招牌面食:刀削面、拨面、猫耳朵、剔尖都属于煮制面食。除此之外,还有炝锅面、剪刀面、一根面、油丝擦蝌蚪、滚子面、饸饹、平定漂抿蛐等。最能直观形象地反映面食技艺且具代表性的品种是刀削面。刀削面诞生于元

代一个寻常百姓之手。相传元代蒙古人攻占太原时,为防“汉民”造反,没收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并实施苛刻的“限刀”政策,规定十户一把厨刀,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人保管。一天中午,有一老汉去取厨刀准备做饭,结果刀已被取走,他只好返家等待。出门时老汉恰被一块薄铁皮碰了脚,就悄悄带回了家,无奈之下只好用铁皮“砍面”。结果砍出来的面条也特别好吃。这样“砍”面的办法一传十、十传百地传播开来。到了明朝,这种“砍面”流传到市肆摊点经营,不断演变成现在独树一帜的刀削面制法技艺。老舍先生有诗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这种极具艺术感的面食制作方法又渐渐发展成一种表演技艺。有面点师傅踩到1。8米高的独轮车上,头顶着面团,在眼睛看不到面团的条件下,左右手分别拿削刀轮流削下面片,柳叶状的面片纷纷落入锅内,可谓“弯弓闪闪千叶落,汤锅滚滚百浪淘。近如玉簪从天降,远似柳叶下枝梢”,可以说是面食技术与艺术的圆满融合。

5

那些我不熟悉的山西文化

山西是全国闻名的文物大省和旅游资源大剩地上文物之最、地下文物之丰堪称全国第一。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之美誉。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地处太原市迎泽大街330号省工艺美术大楼七层,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工艺美术作品既涵盖了工艺美术十大品类,又是山西省不同时期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的精品杰作。

都说工艺美术馆是艺术的殿堂,是美的源泉。我今天有幸去了那里!

走进中厅,这里如仙境一般,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美丽的水晶灯。正前方一块大屏风上,刻着几行醒目的大字,我迫不及待走进展厅,顿时目不暇接,山西工艺美术馆集中反映了山西省工艺美术行业的风貌,展示了山西省工艺美术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精品民间工艺代表作,表现了山西的民情风俗艺术作品有:木雕、根雕、砖雕、面塑、泥塑、剪纸、刺绣、推光漆器、陶瓷、家具、花画工艺等1000余件工艺品。悠久的人文历史闻名遐迩的平遥推光漆器、绛州澄泥砚、平阳本版年画、大同铜器、上党堆锦、黑釉陶瓷、云雕漆器等等。在2008年,传承上千年的广灵彩色点染剪纸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

对于我这种不懂艺术的人来说,欣赏一件艺术作品的时候感受是浅薄的。甚至不能谈欣赏,面对着眼前这一幅幅错落有致、深浅相宜的水墨画、面对着一张张精彩生动的摄影作品,我只能以一个看客的身份而驻足,墨色的深深浅浅、曝光的多少、一个眼神的抓拍……每一个细节,都凝汇着艺术家们几十年走过的足迹。

多数艺术家是用心来创作的,他们的艺术作品就是他们心灵写照。所以,每一笔,每一划,都意味深长。第一次参观这样的艺术场馆,一见钟情的几率自然概率不大,但是,在艺术场馆里,静静流淌着的静穆和遐想,是我所希冀和钟爱的,这至少说明,我与艺术,不会只是这次的擦肩而过。

山西省工艺美术馆的建成,为山西旅游、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增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为山西工艺美术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希望每一位参观者用您的热心关注本土文化,留住中华文明的古老根须,将其发扬光大。

我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山西人,我对山西文化底蕴还了解甚少,通过参观山西工艺美术馆,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从而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将努力学习更多知识,将来为家乡做贡献。

6

山西饮食文化

面食之乡: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饮食习俗:

山西百姓的饮食习俗在北方地区是非常独特的。特殊的经济、地理、人文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山西独特的面食文化,而面食文化又孕育了山西人特殊的饮食习俗。

嗜好面食,兼喜汤食。除了盐醋之外,人们一向将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姜等视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调佐料。除了盐醋之外,人们一向将大葱、韭菜、花椒、大蒜、辣椒乃至生姜等视为必不可少的佐餐小菜和烹调佐料。

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习惯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

闽菜:

以福州闽菜为代表,闽菜其实就是福州菜为主体,代表着闽菜文化.闽菜又称福建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最早起源于福建福州闽侯县,在后来发展中形成福州、闽南、闽西三种流派.福州菜淡爽清鲜,重酸甜,讲究汤提鲜,擅长各类山珍海味,闽南菜包括泉州、厦门、漳州一带,讲究作料调味,重鲜香:闽西菜包括长汀及西南一带地方,偏重咸辣,烹制多为山珍,带有山区风味.故此,闽菜形成三大特色,一长于红糟调味,二长于制汤,三长于使用糖醋.这一传统即使进入上海,尽染海派风味后,依然未变.闽菜是20年代初进人大上海的,前几年仅剩一家闽江饭店,现在经过网点调整,闽江饭店已成历史了,只有都城大酒家还有闽菜供应.除了招牌莱“佛跳墙”外,还有七星鱼丸、乌柳居、白雪鸡、闽生果,醉排骨、红糟鱼排等等,均别有风味.

特点

一、烹饪原料以海鲜和山珍为主

由于福建的地理形势倚山傍海,北部多山,南部面海,苍茫的山区,盛产菇、笋、银耳、莲子和石鳞、河鳗、甲鱼等山珍野味;漫长的浅海滩涂,鱼、虾、蚌、鲟等海鲜佳品常年不绝.平原丘陵地带则稻米、庶糖、蔬菜、水果誉满中外.山海赐给的神品,给闽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也造就了几代名厨和广大从事烹饪的劳动者,他们以擅长制作海鲜原料,并蒸、氽、炒、煨、爆、炸、炖为特色.

二、刀工巧妙,一切服从于味

闽菜注重刀工,有“片薄如纸,切丝如发,剞花加荔”之美称.而且一切刀工均围绕着“味”下功夫,使原料通过刀工的技法,更体现出原料的本味和质地.它反对华而不实,矫揉造作,提倡原料的自然美并达到滋味沁深融透,成型自然大方、火候表里如一的效果.

三、汤菜考究,变化无穷

闽菜重视汤菜,与多烹制海鲜和传统食俗有关.闽厨长期以来把烹饪和确保原料质鲜、味纯、滋补联系起来,从长期积累的经验认为,最能保持原料本质和原味的当属汤菜,故汤菜多而考究.有的白如奶汁,甜润爽口;有的汤清如水,色鲜味美;有的金黄澄透,馥郁芳香;有的汤稠色酽,味厚香浓.

四、烹调细腻,特别注意调味

闽菜的烹调细腻表现在选料精细、泡发恰当、调味精确、制汤考究、火候适当等方面.特别注意调味则表现在力求保持原汁原味上.善用糖,以甜去腥膻;巧用醋,因酸能爽口,味清淡则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腻,酸而不淡而不薄的盛名。

本文来源:http://www.njwktr.com/zuowen/48541.html

为您推荐

乡土中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3篇

万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土中国作文800字高中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9 17:54:46   乡土中国作文800字高中试卷   乡土中国作文800字高中可复制  

反邪教作文600字(合集5篇)

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现有80多种语言、30种左右文字。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反邪教作文600字(合集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9 17:54:38   反邪教作文600字左右   反邪教作文600字左右初中生  

简爱人物评传800字作文范文(精选3篇)

《简·爱》(JaneEyre)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1847年首次出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简爱人物评传800字作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3-29 17:54:33   简爱人物评传800字作文怎么写   简爱人物评传800字作文高中  

不虚此行作文400字汇编4篇

语言(英文:Language,法文:Langue)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据德国出版的《语言学及语言交际工具问题手册》,世界上查明的有5651种语言。一般来说,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不虚此行作文400字汇编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4-03-29 17:54:18   不虚此行作文400字左右   不虚此行作文400字爬泰山  

环境保护月倡议书500字作文初二范文(通用5篇)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态度,我们要活在当下,对自己的未来也要有目标,并且朝之努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境保护月倡议书500字作文初二范文(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4-03-29 17:54:15   环境保护月倡议书500字作文初二免费   环境保护月邀请函500字作文初二